什麼是異位性皮膚炎?皮膚科醫師一次詳解症狀、保養、治療方式
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來說,季節交替的日子,往往是病情惡化的開始。異位性皮膚炎是什麼?常見的症狀有哪些?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日常保養一次告訴你。
台灣異位性皮膚炎的盛行率約4.1~6.7%,其中約半數在嬰兒時期出現症狀,有3成病童在1~5歲間發病,並有50~80%患者合併有過敏性鼻炎、氣喘等異位性體質。但異位性皮膚炎並非幼兒才有的疾病,因為其中有一半的人病症會延續到成年。這些人長期受到肌膚乾癢之苦而影響生活品質,尤其小孩犯病更是全家不安寧,根據研究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失眠風險是一般人的2倍,家人平均也比一般人少睡1至2小時。一份台大2021年發表的針對就業中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調查顯示,有高達92.5%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影響;88.5%患者工作能力低落;約有1/3患者表示近期須因病請假。而除了皮膚乾癢外,異位性體質患者因為肌膚屏障較一般人脆弱,很容易受損敏感,更需要慎選保養品,並花費更大心力來照顧以減少不適。
異位性皮膚炎是什麼?
異位性皮膚炎(atopic dermatitis)是一種慢性、反覆發作的皮膚發炎疾病,主要表現症狀為乾燥、發癢、紅腫等。至今它的病因仍不完全清楚,但認為與遺傳、環境因素等有關,造成體內免疫反應異常,導致皮膚的保護功能受損。